虛擬的 50-50
上週
紐約時報的 Week in Review(2004/06/13) 有一篇報導,
A Nation Divided? Who Says?(分裂的國民?誰說的?),除了顏色需要調整之外(比如說,紅改成綠),內容是那麼的熟悉:
針對 2000 美國的國家選舉,Pew Research Center for the People and the Press 的
調查顯示註冊選民把藍紅黨派定位在末端的意識形態光譜。可是,同樣的民調,當問到自身的政治見解,有佔多數的自認是溫和的中間選民。
學術界認為是黨派政客變得心胸狹窄和分化,並不是選民。「我們還很偉大,是黨派變低微了。」一個州在總統大選投藍或投紅並不代表這是永久性的。六個深藍的州全都有共和黨的州長。大部分的選民是溫和主義者,樂意的投給任何一黨。可惜這樣的機會是罕見的,原因是溫和主義者近年來已很難被提名候選人。
調查結果顯示,佔多數的藍營或紅營的支持者不希望獨黨控制白宮和國會。各方面的人口區割統計:種族、年齡、教育、地區、宗教等等,群組的隔閡在過去三十年可說是固定或畏縮的。類似這樣的認同也延伸到同志的爭點。
竟然有那麼寬容的民眾,為什麼政客反而是憤怒的?學術界的解答是:為了選舉。
持有爭議性問題的候選人,如反對墮胎合法化的或手槍控管,選輸了並不會失去工作,反而有助於政治募款。現任的民意代表唯一的威脅是來自以黨內,迫使他們吸引那些在候選人選拔會佔據優勢的黨派選民。結果是黨派的意識形態變得更強烈,溫和主義民意代表也相對的減少。選民也跟進的選邊站。
看來這二三十年來進行兩極化的是黨派,不是選民。社會在選舉期間的分裂狀態只是純粹反應黨派之間為選舉的操縱。也就是說,退化的是黨派而不是選民。為什麼?倒底這些民意代表是代表什麼?什麼時候選舉變得那麼的無奈,那麼的可悲,當選舉的唯一目的是個人的勝利,不惜任何的代價,包括誤導被代表的選民?什麼時候開始,選舉變成那麼的幼稚,單純色彩的辨別,選擇光譜的盡頭?更令人驚異的是,這樣的活動還得讓政客來幫我們做決定。
0 Comments/評論:
Post a Comment /投評論
<< Home